1976年9月9日:刚到北京的兴奋在哀乐声中凝固了
2009年09月22日 11:20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支边知青回忆录纪实 我的支边路

古国华(所在知青点:黑龙江-黑河-逊克县-边疆镇  北大荒支边情结

引子

五十年代北大荒的开发,吸引祖国有志青年来自四面八方,雅安有青年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家的邻居;

一九七五年上半年在雅安中学操场有一位女学生在作支援边疆的发言,宣誓表决心;

一九七六年三月名山一位退伍兵携妻支援西藏。

一   抉择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生活,对人们来说,不是陌生的。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只要正视人生、正视社会环境,哪怕面前是荆棘载途,冲杀过去了,没有倒下,没有后退,在懦弱面前,就是一个胜利者,是一个强者。

胜利和信心、勇气、意志在一起。胜利和坚强、果断、勇敢在一起!

故事还是要追溯到一九七五年,那个年份,已经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政治挂帅仍是那个时期的第一生命,批林批孔运动继续深入,人们的生产热情高涨。但是物资匮乏,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促使普通老百姓追求渴望安定美好生活。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在山西昔阳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大寨精神传遍中华大地,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斗志昂扬。全国各省市知识青年代表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大幅地登载“致毛主席的一封信”,“到农村去,扎根农村,建设新农村;支援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倡议书”“决心书”就像雪片似的满天飞舞。

这时的我正是青春年华,在学校是团干部、班干部,青春蠕动时期,政治挂帅笼罩下的火红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响应祖国的选择呢?转眼一九七六年来到了。

一九七六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史上最悲恸的一年,元月八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七月六日朱德委员长逝世 。政治人物一走,给中国的命运划上一个打问号?国内形势急转直下,从学大寨高涨的生产热情又走向“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运动中去。学生常常抽到工厂、农村宣传、宣讲“政治口号”。在这如火如荼的时代里,我也开始思考自己毕业后何去何从?“我们年轻人有一颗火热的心,时代在召唤-------”,沸腾的热血促使我暗暗的下了一个惊天的决定------支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   行动 即将报效祖国的自豪感洋溢在青春的脸庞

说到“支边”,必须提及我的同学蒲纪英、李洪柱、王丽琼、姬根全、张宁,我们几位是小学、初中、高中同学,而且是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干部、团干部,相对地有一些基础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思维。我的老师孙永惠、姜涛,在那些时间里是老师给我们鼓励支持和精神安慰并给与我们勇气!还有就是后来成为战友的梁小宁。

一九七六年“四五”清明运动之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再次动荡,给了我们很多的盲然,在这遥远的西南小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我们接受的就是祖国山河一片红!全国形势一派大好!四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们几位同学聚集在蒲纪英同学家中,第一次密谋了支边会议。这次会上首先谈到的是高中毕业下乡是势在必行,成立支边团队;第二是支边到什么地方?一致通过选择黑龙江金训华战斗的地方;第三是拜访雅安支边知青梁小宁的母亲,听取情况介绍;第四是由我执笔完成“支边申请书”和“支边决心书”;第五是做好保密,不对外宣传;此次第一次支边会议开至晚十一时结束。那种青春躁动忘记了初夏的凉意,热血的涌动好似七月江水澎湃翻腾,人生的第一个决定,起伏的心潮彻夜难眠,那种油然而生的即将报效祖国的自豪感洋溢在青春的脸庞,荡漾在沸腾的心海。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申请书”和“决心书”形成,六月的天气转热,我们六位同学再次聚集在蒲纪英家中,郑重地通过了“申请书”“决心书”;争取学校团总支的支持;向家长表明志向,得到支持;向学校表示决心和信心,递交“申请书”和“决心书”,给学校带来了不小的振动。支持的、反对的、说三道四的、众说纷纭。这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仍是“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并影响人们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出现了诋毁我们支边行动的言论,我们泰然处置,置之不理,一颗红心,用革命的行动来反击诽谤和污蔑。毕业的日期越来越近,班主任孙永惠老师和团总支书记姜涛老师逐个开始找谈话,表明学校的支持态度。然而,我们的支边团队在家长的一片反对声中瓦解了。

我为了捍卫自己的志向,以死威胁母亲,好的是得到我姐我姐夫支持。一九七六年七月初在姜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雅安县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再次郑重递交“申请书”和“决心书”。当时知青办的白常同志语重心长的讲道:“你要做好准备,对方接收就要去的,家里支持吗?”“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听从党的召唤,我决心已定,毫不动摇。”我的回答得到赞许。七月十四日正式离开学校,结束了学生时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知青办的通知。

三   启程 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看看家中的母亲和亲朋好友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日,得到知青办通知,到知青办谈话,首先告诉的是黑龙江省逊克县知青办同意接收四川省雅安县两名知识青年。这时,我晃晃的那种相去向来的心酸突然涌向心头,我才知道,这支边的路我得走下去,我得代表这个支边团队,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同时,知道还有一位雅安五小青年,就是后来的战友之一李君蕙{小胖}。知青办的同志讲,你们把户籍关系办了,以及其它关系,初步定于八月十日启程。我既激动又矛盾,激动的是要去报效祖国;矛盾的是这一走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看看家中的母亲和亲朋好友?

到了八月五日,再次得到知青办通知,到知青办开会,原来,我们到黑龙江的支边队伍扩大了,增加了万勇、倪新群和我的同学董明惠。知青办让我们五位见面,说明三位原来申请到西藏,因西藏方面未答复,故而转至黑龙江,希望我们结伴而行。启程的时间再次定于九月一日。八月二十日,雅安县革委知青办在知青办会议室由知青办主任赵敬主持,干部白常、张庆淑和支边青年家长参加,简单的简短的给我们开了一个欢送会。并肯定我们的行动在雅安县是史无前例的,每人赠送【列宁选集】一套{共八本},学校赠送【毛泽东选集】一本{合订本}。这两套选集至今还保留着。关键是知青办决定由张庆淑同志和知青工作组同志护送我们到黑龙江并负责行程中的吃、住、行。

启程的日子一天天的逼近,还未下乡的同学天天陪伴着我,他{她}们是蒲纪英、李素梅、王素芬、赵学勤、杜开辉、李德强等,在相离相聚的日子里,大家又是高兴又是难 过,高兴的是我迈出人生壮举的一步,谱写了我们同龄人在毛泽东时代革命青年的高尚志向;难过的是同学一走,哪年哪月才能够见上一面;难舍难分的一幕幕总是写在那最后的日子里,诉不完的同学情,说不清做客他乡的相离日!

四    愁日 踏入北京的遐想和兴奋突然在一片哀乐声中凝固了

九月一日,启程日子到了,我早早的收拾行囊,母亲万锦林、二姐古玉华、二姐夫叶雅康陪我到成都,三姐古曾华、大姐古惠明、大姐夫赵坤友送我到雅安汽车站{原西南交通旅行社对面}。孙永惠老师来了、姜涛老师来了、同学蒲纪英、李素梅、王素芬、易小英、赵学勤、杜开辉、李德强来了,邻居来了,学校校长刘长勉老师来了。为我送行,为我们支边队伍送行,送行的人群站满车站,说不完的离别话,道不完的离别嘱托,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再见了我的老师,再见了我的同学,再见了我的亲人,再见了我的父老乡亲,再见了我的故乡!止不住的眼泪顿时哭声一片。8.30分徐徐开动的客车分开送行的人群,在一声声再见了,来信啊,保重啊我踏上了支边征程!

本来九月二日乘上北上的列车,正逢宝成线塌方,在成都人民北路人民旅馆滞留六天。母亲陪着我住了三天。母亲不舍我离她而去,她多么地希望我守侯在她的身边啊!母亲啊!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为什么远征他乡,他要走出自己的那一片天,他要塑造自己人生的辉煌。第四天,也就是九月五日,母亲的送子假到了,不得不返回雅安,母子挥泪告别,母亲眶着眼泪,鸣咽着哭声:“儿啊,要回来呀!要来信啊!要吃啥子,写信说,妈给你寄来。”儿行千里母担忧,此情此景,至今难以忘怀!

九月七日下午六时,乘北上64次列车,经过两个晚上一个白天七十六个小时于九月九日早8.30分到达人们向往的神圣之地祖国的心脏,全国的政治中心,伟大的首都-----北京。印入眼幕的北京站,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秩序井然,橙黄色的北京站高雅端庄,巍巍的钟楼仿佛告诉人们,时间不会停止,迈开时代的步伐,沿着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永往直前!踏入北京的遐想和兴奋突然在一片哀乐声中凝固了,停止了,时针永远指在那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时,我和我们的队伍霎时茫然,不知所措,刚才的欢快笑语消失了,没有了,换来的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沉痛而庄严的讣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极其沉痛地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瞬间,天空乌云遮蔽,落地有声的雨点,还是上苍落下的泪水,遍布北京的土地。十时,天安门降半旗致哀!毛主席画像挽带庄严肃穆,北京城内大街小巷沉浸在悲痛之中。到零时,金水桥畔、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前聚集各行各业近十万群众哀悼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可以这样形容,哭声憾天。我和团队站在金水桥上,眶着眼泪,哽咽着向毛主席庄严宣誓“继承老人家的革命意志,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让共产主义旗帜赤遍全球。”

九月十日下午六时又乘上北京到哈尔滨的列车经过一夜一天的行程于十一日傍晚到达哈尔滨,又立即换乘到龙镇的列车。这时的我已疲惫不堪,从四川出发到登上去龙镇的列车,一直是硬座,与其说是乘车,还不如说是人挤人抬上车的。队伍挤散了。我负责的行李多,上车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就不要说座位了。我用生硬的四川普通话向我身边的东北老乡说明我是从四川来黑龙江支边知青时,就有老乡喊到:“给这位四川来的同志让个座位,挪个空,好把行李放下。”座位是没有,空是挪出来了,放下行李,坐在行李上,感慨万千,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一位东北老乡对我说道“你就好好休息吧,赶那么老远的路来支援我们黑龙江,不容易啊!行李我们帮你看。”坐在行李上,拖着疲倦的旅程,昏沉沉的进入梦乡------,美丽的东北大平原,在晨曦中随着列车的呼啸,冉冉升起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一闪而过的白桦树,亭亭玉立,守护在东北的大通道。梦醒了,人醒了,在一阵喧闹声中抵达龙镇,下了火车。住进旅馆,等待第二天的客车。

五    到家  逊克到了 梦实现了!

九月十四日一大早,在龙镇乘上去逊克{奇克}的客车,刚一上车,就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行七人,当把大箱小包的行李放好,客车的座位已满,我们几个依哩哇啦地大声的说着四川话,车上的乘客全部无声的盯着我们,原来他们听不明白我们的讲话。其实我们说的就是“座位都没有,又要站到好久{什么时间}”,这时我们的带队张庆淑同志用普通话与驾驶员同志交谈几句话后,只听驾驶员同志喊道:“请短途乘客起来,让七个坐位给这几位四川青年,他们是来我们这里支边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感谢他们,欢迎他们!”话音一落,车里一片掌声。座位很快让出来,客车驶出车站,驾驶员一路向我们介绍逊克情况,并向我们打听北京毛主席去世的情况。经过边境检查站,翻越连绵起伏的一望无涯的小兴安岭林区先到达孙吴,休息30分钟后继续赶路,这次我全神贯注的留意窗外一切,因为我要追寻我要知道的故事,当车子再次停下的时候,我从车窗看见两个醒目的大字-------逊河!啊,逊河,就是你召唤着一代有志青年,你是英雄的土地,是英雄“金训华”战斗的地方,你远去的可歌可泣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在这广袤的田野用锄头、用镐、用镰刀、用血、用汗、用生命谱写壮丽的交响曲。一声喇叭打断我如飞的思绪,逊克到了。梦实现了!

我们走出车站时,迎面来了一位身着绿军装、蓝下装的瘦高个小伙子问我:“你们是四川来的吧!路上辛苦了!我叫王志红,是北京青年,队里派我们四位来迎接你们的”,然后一一介绍“这位是上海青年马政德大哥,我们的拖拉机手;这位是上海青年徐桔桔,上海女知青代表;这位是上海青年许俊龙代表”。介绍认识后,行李装上拖拉机,到逊克县知青办办理了交接手续,到黑龙江边看了看,立即赶回了屯里{生产队}。

欢迎我们的上海知青大哥大姐早已等候在青年宿舍门前,没有鲜花,没有礼炮,只有一声声“辛苦了,路上辛苦了”!没有锣鼓,没有拥抱,只有一声声“欢迎你们啊,新战友”这时我一眼就认出我们的四川知青老乡,我们的榜样----梁小宁!

知青食堂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宴,土豆片、小米饭,白菜萝卜,炒鸡蛋。

第一次吃小米饭!

第一次看见土炕!

第一次看见黑龙江!

第一次认识白桦林!第一次好多好多的第一次!

六    尾声 二十年后的第二故乡 原来的屯已荡然无存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参加了队里举行的“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十月六日到小兴安岭打火。十月二十四日参加了队里举行的声讨“四人帮”大游行!以后参加队里的各种生产劳动,当过猪倌,修过黑龙江江堤。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恢复高考,名落孙山。一九七九年元月回到阔别已久四川雅安!

一九七九年三月在雅安县委办公室工作。一九八五年在四川省委党校学习马列主义政治学。一九八七年在雅安市委政策研究室。一九九二年十月在雅安市严桥镇任党委书记。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在雅安市农委。一九九八年二月至今在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三日我和梁小宁经过五天五夜的长途跋涉,回到阔别二十年后的第二故乡------黑龙江逊克县边疆乡山河村。原来的屯已荡然无存,只有依稀可见的矗立在江边的一棵老榆树和经岁月风霜浸染的乡亲们褶皱的脸庞。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古国华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